RHOTON | 颞骨解剖(后颅窝部分)与桥小脑角区

 

本文图床:https://imgtu.com

▼今天我们讲的是桥小脑角和相关颞骨的解剖,着重关注面听神经的解剖(下图)

f5Dkgx.gif

▼下图这个结构是小脑绒球(flocculus [‘flɒkjələs])。我曾在各种会议中问及很多医师,但是不止一位不知道我问的就是小脑绒球,而它正是桥小脑角区的一个重要解剖标志。

f5DAv6.gif

▼今天要说的神经血管复合体涉及三对重要血管: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

下图示小脑上动脉 SCA

f5DVKK.gif

▼下图示 小脑前下动脉 AICA

f5rg6P.gif

▼下图示 小脑后下动脉 PICA

f5y7LV.gif

▼让我们翻开骨瓣,看一下乙状窦后入路的相关解剖。这是横窦(transverse sigmoid sinus 下图)

f5ybZT.gif

▼这是星点(asterion [æs’tern]),它一般位于横窦和乙状窦交界处(下图)的浅面,通常是交界处的下半部。

f5yTs0.jpg

▼术中钻孔点通常稍靠内下方,通常位于枕乳缝的后方,枕乳缝(下图)从上向下走行于乙状窦下方。

f56SQ1.gif

▼现在来看上神经血管复合体。小脑上动脉 环绕 中脑

f5yqdU.gif

小脑上动脉 深入 小脑中脑裂 (cerebello-midbrain fissure 下图)之中。

f56nyt.gif

▼小脑上动脉 主要供应 小脑半球的小脑幕面

f56eSA.gif

小脑半球的小脑幕面最上部是 上蚓部

f56VWd.gif

▼这些小脑上动脉的分支,穿行在小脑中脑裂

f56mQI.gif

▼这些小脑上动脉的分支在小脑中脑裂内呈现一系列发卡样转弯,并与滑车神经(下图)相互缠绕。

f56Qw8.gif

▼随后其向下发出分支供应小脑上脚(下图),以及齿状核,后者是小脑出血的最常见部位

f56uOP.gif

▼小脑上动脉自中脑水平发出

f56Mef.gif

▼小脑上动脉走行在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下方,三叉神经上方。

f56lTS.gif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脑上动脉常常向下迂曲。其通常以单一主干起源,随后分为两支,头干(下图)通向蚓部,尾干供应小脑半球幕面。

f56GWj.gif

▼下图示 小脑上动脉 尾干, 供应小脑半球小脑幕面

f563Fg.gif

▼这些动脉干都有可能在脑干旁压迫三叉神经。而这正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最常见的情况。

f568YQ.gif

▼术中有时会牺牲这些岩上静脉或其属支,以暴露三叉神经

f56rY4.gif

▼因此在幕下侧方入路中,接近岩上窦(下图)时,需非常小心地分离出每一支小脑上动脉的分支,它们会在蛛网膜下腔中,与静脉相粘连缠绕。

f56YSs.gif

▼许多术后发生梗塞的病例往往被考虑为损伤静脉引起的静脉性梗塞,而我认为其实是损伤了小脑上动脉的分支引起的动脉性梗塞。因此在处理这些静脉时仔细操作。

f56Nyq.gif


▼我们继续向下,来看看 桥小脑角(下图),它是小脑岩面包绕脑桥形成的。

f56tln.gif

▼这是面神经(下图),从桥延沟的外侧端发出,走行于 脉络丛绒球 的稍上方

f560TU.gif

▼这是 脉络丛(choroidal plexus)

f56UO0.gif

▼这是 小脑绒球(flocculus [‘flɒkjələs])

f56wwT.gif

▼这是Luschka孔第四脑室外侧孔,位于第四脑室两侧外侧隐窝尖端,与位于菱形窝下角尖部正上方的第四脑室正中孔一起引流第四脑室的脑脊液至蛛网膜下隙)。

f56DkF.gif

▼我们沿舌咽、迷走、副神经(下图)作一连线,并向上延长2~3毫米,即为面神经进入脑干处

f56sfJ.gif

▼面神经进入脑干处,位于桥延沟的外侧端(下图)

f566p9.gif

以下图床:https://sm.ms/

▼这里可见舌下神经位于橄榄核前方。

31.gif

▼而舌咽、迷走、副神经橄榄核后方发出。

32.gif

外展神经桥延沟内侧段 发出。

33.gif

三叉神经脑桥中部 水平发出。

34.gif

▼这是桥小脑角的局部观,下图示 Luschka孔

35.gif

▼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36.gif

▼沿舌咽、迷走、副神经作一连线,向上延长2~3毫米,即为面神经进入脑干处,

37.gif

▼面神经进入脑干处

38.gif

▼面神经位于前庭蜗神经的前方。

39.gif

▼当从下图这个方向进行 绒球下入路时,在舌咽神经后方,向上即可见面神经。

40.gif

▼绒球下入路这一视角中,面神经似乎位于前庭蜗神经下方,实际上位于其前方。

41.gif

▼下面来看第二对 神经血管复合体小脑前下动脉,起自脑桥水平

42.gif

▼小脑前下动脉 越过 外展神经

43.gif

▼随后小脑前下动脉越过 面神经、以及前庭蜗神经

44.gif

▼随后深入到的裂隙即所谓的 桥小脑裂桥小脑角小脑中脚构成桥小脑裂的。随后,AICA供应小脑岩面的血供。

45.gif

▼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通常情况下,年轻人群的小脑上动脉起自中脑水平,并绕行于下部中脑。

46.gif

▼而随着年龄增长,这条动脉向下迂曲,术中可见其从上方压迫三叉神经,或更为向下迂曲而从腋下压迫三叉神经

47.gif

▼这是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

48.gif

▼这是小脑前下动脉。

49.gif

▼再让我们看看面肌痉挛术中所见。小脑前下动脉(下图)可向下迂曲压迫面神经。

50.gif

▼约另一半病例,则可见小脑后下动脉(下图)向上迂曲压迫面听神经

f5qK81.gif

小脑后下动脉(下图)随后下行并从背侧穿行于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

f5qZE4.gif

小脑后下动脉可从背侧走行,此处(下图)看起来似乎在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下方,然后行向背侧。实际上它可穿行于舌咽神经至副神经之间的任何部位

f5qEbF.gif


颞骨解剖(后颅窝部分)

▼接下来看看内听道口(porus 下图)的解剖。

f5qADU.gif

▼这是面神经

f5qkuT.gif

▼这是前庭蜗神经

f5qeUJ.gif

▼这是弓状下动脉(72%的脑中存在。在内听道口的内侧从AICA发出,穿过弓状下窝表面的硬脑膜进入弓状下管,供应半规管处的岩骨

f5qm59.gif

▼这是迷路动脉(进入内听道后分支供应内听道骨壁和覆盖其表面的硬脑膜、内听道内的神经、前庭、耳蜗和内耳等结构)

f5quCR.gif

▼面神经(下图)位于小脑绒球下

f5qMgx.gif

▼Luschka孔

f5qQv6.gif